无障碍阅读|微信 |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业务板块>种植业
湖北日报报道:科技“尖板眼”引领农民巧种田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1-16 10:1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杨朝新

    永续发展,农业呼唤科技变革

    每年春耕播种时,云梦县隔蒲潭镇种粮大户左大平总会多备些肥料,可近几年,他开始纳闷了:化肥越施越多,产量咋不见提高?

    左大平的耕种习惯折射出农民对于施用化肥的高度依赖。

    上世纪以来,化肥不断更新换代,在促进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过量的投入和粗放的施肥方式,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面源污染、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显现。

    省农业农村厅专家表示,土壤的“消化不良”,影响农作物生长,就算施用再多化肥,产量和品质也难以得到提高。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田野呼唤绿色科技革命。

    农业绿色发展,既是自身的必然趋势,也是来自消费市场的迫切要求。当人们从“吃饱”向“吃品质、吃安全”等更高需求转变时,农产品营养健康和绿色无污染成为消费者优先考虑的问题,绿色高效农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提出了关于绿色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我省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构建一整套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我省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贡献率持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经测算,到2018年底,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值为58.7%,较全国平均值高0.4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将突破59.5%,科技在发展农业中作用举足轻重。

    “探索降低人工成本、减少肥料投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集成技术,增强科技在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负责人梅香生表示。

    节本增效,湖北开辟新路径

    宜昌市夷陵区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果园基地,柑橘飘香。

    细细观察每一棵柑橘树,发现上面挂着一个绿色“灯笼”。它的名字叫大实蝇诱捕球,表面涂有黏性超强的粘虫胶,胶中添加有新型诱剂,可将柑橘大实蝇成虫引诱到表面粘黏而亡。

    除了诱捕球,基地里还有太阳能杀虫灯、粘虫黄板等新型“武器”,都是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柑橘病虫害,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联合社理事长王恩珍说,基地平均每亩柑橘的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0.69公斤,成本每亩减少20.39元。

    柑橘树下还铺设了一些管道,管道上有许多小孔,肥料通过小孔给柑橘源源不断地供应营养。

    基地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柑橘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减轻,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在全省,这样的基地随处可见。梅香生介绍,前些年选用的集成技术主要以高产为主,现在更强调节本增效。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统筹农业科研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广集成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等20项主推技术,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以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为例,亩均节本增效在100元以上。

    减肥、减药、减工、节水,为农民增加了收益,更为生态环境做加法。秋天的潜江市积玉口镇,一块广袤的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示范基地,白天飞鸟盘旋,晚上蛙声一片。

    良好的生态,引来了一批批游客,赏风景,吃美食,一只小龙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上半年,全省由纯种稻模式改为稻虾模式的稻田约60万亩。

    收获有机稻,捕起小龙虾,经济与生态比翼齐飞,不断升级更新的虾稻共作技术开启了生态农业的新探索。

    协同推广,把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有了好的技术模式,如何让它走进田间地头?

    我省给出的答案是:协同推广。

    2019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领衔,华中农大、武汉轻工大、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所等6个科技服务团队,协同参与的油菜产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在荆门市启动。启动仪式上,全省首个高油酸油菜产业开发研究中心揭牌。

    这标志着我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拉开帷幕。“515”行动,即通过5名院士领衔,在鄂涉农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组建15个科技团队,组织相关专家,对接联系15个重点县市,围绕水稻、玉米、园艺、油菜、渔业、畜牧等湖北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面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为推广农业科技,我省实行“省调训、市集训、县就地培训”的模式,各显其能,各具特色,采用信息化、PPT、手机等多种参与式、互动式、引导式和模拟化教学方法,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得轻松,接受知识效果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农民。襄阳、随州等地探索“推广部门+新型主体”的示范推广模式,12个示范县(市)的核心示范样板均建立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上,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和应用,仅小麦绿色提质增效全程机械化技术在鄂北地区示范辐射带动面积达274万亩。

    “多条腿”走路,密织起一张科技服务协同推广网络,让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企业实现直接对接,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打印|关闭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屈原路41号(小北门内) 联系电话:0716-8466881 邮编:434020  网站地图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16号 鄂ICP备05028271 网站标识码:4210000013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