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总体趋势为病虫并重。水稻二化螟、“两迁”害虫主害代、纹枯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将达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一、发生趋势
1.水稻病虫
稻飞虱:第五(3)代中等发生(3级)、第六(4)代、七(5)代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4-5级)。
稻纵卷叶螟:第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3级),局部大发生(5级)。
二化螟:第二代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5级)。
稻瘟病:中、晚稻中等偏轻发生(2级),感病品种稻瘟病中等发生(3级),局部中等偏重发生(4级)。
稻曲病:中等偏轻发生(2级),局部中等偏重发生(4级)。
纹枯病:中稻中等偏重发生(4级),晚稻大发生(5级)。
2.玉米虫害
草地贪夜蛾:预计夏秋玉米为中等发生(3级)。
玉米螟:预计第二、三代为中等发生(3级)。
二、主要依据
1.种植结构
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较多,播期长,生育期不整齐,给“两迁”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了桥梁田,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转移为害。同时,由于播期不整齐,中晚稻抽穗扬花期拉长,抽穗扬花期遭遇持续阴雨寡照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易发稻瘟病、稻曲病等。
当前田间已见“两迁”害虫,各地监测,今年梅雨期各地均有迁入峰。各地早稻、再生稻田一代二化螟及纹枯病发生较重,田间基数较高。
3.气象因素
梅雨期有几次强降雨过程,且气温偏高,气象因素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也利于前期叶瘟的发生与蔓延。淹水稻田,极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盛夏降雨偏少,气温偏高,对病虫有一定抑制作用。